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考點歸納1.3:教育與人的發展
- 時間:
- 2019-03-01 09:33:04
- 作者:
- 張老師
- 閱讀:
- 來源:
- 甘肅教師資格網
(一)人的發展的含義
從教育學和心理學角度說,人的發展是指人的個體的發展。所謂人的個體發展,則是指人的個體從出生后的嬰兒開始,經幼年、童年、少年、青年、成年的發展。這個發展過程是在家庭、社會和學校的影響下,通過個體的實踐,使個體從一個柔弱且一無所知的新生兒發展成為具有一定的知識、能力和思想觀點,能獨立參加社會活動的社會成員。
人的發展包括個體身體發展和心理發展。身體發展,一方面是指機體的正常發育,即指身體的結構形態(包括各系統、各器官)的健全發展;另一方面是指體質的增強,即指生理機能的增強,包括各器官系統生理機能的增強。心理的發展,一方面是指人的認識能力的發展,如感覺、知覺、注意、記憶、思維、想象等能力的發展,也包括與之相關的知識、技能,以及各種專門能力的發展;另一方面,是指人的心理傾向或意向的發展,如人的需要、興趣、情感、意志、性格的發展,以及與之相關的思想品德的發展。
(二)人的發展的規律性
個體在身心發展過程中雖然存在一定的發展差異,但是不同個體在身心發展的總體趨勢上卻具有一些共性的、本質的規律和特征。廣大教育工作者要掌握兒童、青少年的習性,順利地開展教育工作,就一定要了解人的身心發展規律。人的身心發展規律主要包括發展的順序性、階段性、差異性和不均衡性。
1.順序性
從出生到成人,個體的身心發展是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復雜、由量變到質變的連續不斷的發展過程。從生理方面來看,身體的發展基本是按照“從頭部向下肢”、“從中心部位向邊緣方向”發展的過程。從心理角度來看,兒童思維能力的發展是從具體形象思維逐步發展到抽象邏輯思維階段,記憶也是由無意義的機械記憶過渡到有意義記憶階段的。皮亞杰的發生認識論也認為,個體認知能力的發展也是按照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的階段向前發展的,因而人的認知包括前后相繼的四個階段,即感知運算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和形式運算階段。所以,教育者一定要注意個體發展的順序性,不能“揠苗助長”、急功近利。
2.階段性
個體身心的發展是連續的,但又表現出一定的階段性,呈現出各個階段的不同特點。各個階段的身心發展具有不同的發展矛盾,具有不同的發展任務。現代心理學把人的一生概括為嬰兒期、幼兒期、兒童期、少年期、青年期和成年期等幾個階段。相鄰兩個階段個體的發展具有過渡性,但每兩個階段在生理、心理和行為方式上都有很大的差異。
3.差異性
人的發展的差異性是指由于遺傳、環境、教育和自身等因素的影響,個體之間在身心特征上表現出來的個體差異性。有的兒童身心的某些方面很早就發展起來,但有的兒童比較“晚熟”,需要一個慢慢發展的過程。這種差異性就表現為不同兒童在同一方面發展速度和水平的差異。此外,個體發展的差異性還表現在單個個體不同方面發展的差異性。因此,教育者一定要尊重和理解個體發展的差異性,注意到學生之間的發展差異,因材施教,促進每一個孩子健康的成長。
4.不均衡性
個體的身心發展也具有不均衡的特征,其一是同一方面在不同年齡階段中的不均衡發展,比如智力的發展就表現出不均衡性,出生后的幾年發展很快,隨后發展減緩;其二是指不同方面的不均衡發展,如心理方面的感知覺發展較早,然后是思維能力的發展,情感的成熟就比較晚。
5.互補性
互補性反映個體身心發展各組成部分的相互關系,它首先指機體某一方面的機能受損甚至缺失后,可通過其他方面的超常發展來得到部分的補償。如失明者通過聽覺、觸覺、嗅覺等方面的超常發展來補償視力方面的缺陷。機體各部分存在著互補的可能,為人在自身某方面缺失的情況下依然能與環境協調并繼續生存與發展提供了條件。互補性也存在于心理機能與生理機能之間。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緒狀態對整個機體能起到調節作用,幫助人戰勝疾病和殘缺,使身心繼續發展。相反,如果一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缺乏自我調節能力和堅強的意志,那么即便是不太嚴重的疾病或磨難也會把他擊倒。個體身心發展的互補性告訴我們,發展的可能性有些是直接可見的,有些卻是隱藏的,培養自信和努力的品質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
二、影響人的發展的主要因素
影響個體身心發展的因素非常多,但最主要的是遺傳、環境、教育和個體的主觀能動性等方面,這幾個因素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
(一)遺傳
遺傳素質在個體身心發展中具有重要的意義。遺傳素質是指個體從上代繼承下來的一些天賦特點,包括一些與生俱來的解剖生理特征,如機體的特點、感官和神經系統的特征等。首先,遺傳素質為人的身心發展提供了可能性,它是人的身心發展的生理前提。如果沒有這些生理條件,人的身心發展就無從實現。其次,遺傳素質的生理成熟程度影響著人的身心發展的年齡特征。心理學家格塞爾的同卵雙生子的爬梯試驗證明,遺傳素質的成熟程度制約著人的身心發展水平及階段。再次,人的遺傳素質是有差異的,遺傳素質的差異性對人的身心發展有一定的影響作用。這種差異主要表現在人的體態、感官和神經活動的類型上。最后,遺傳素質又具有可塑性。人的遺傳素質會隨著外界環境、教育和實踐活動的介入而發生變化。
(二)環境
環境是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個體身心發展的全部外在因素的總和,所有不以培養人為目標的外界對個體發展的影響,例如社會經濟生活、文化生活、親戚、朋友的交往都可以看做是環境的影響。個體身心的發展離不開外界環境的影響。首先,外部社會環境是個體身心發展、成熟的客觀條件,對人一生的發展都具有一定的制約作用。如果說遺傳素質為人的發展提供了可能性,那么社會環境的影響則能把這種可能性轉化為現實。我國古代的荀子就很重視環境對人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他提出:“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其次,環境對人的作用離不開社會實踐,社會實踐對于人的發展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三)教育
學校是專門培養人的場所,教育對人的身心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首先,教育是人的發展的最重要的外因,教育決定了人的發展方向和發展水平。教育是一種有目的地培養人的活動,能夠排除一些外在不良因素的影響,使年輕一代朝著健康、正面的方向發展。學校教育在人的身心發展中具有主導作用,其目的性、系統性、專門性和基礎性對青少年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尤其是學校教育的選擇性,對于培養目標的選擇、教育內容的選擇、教育方式、方法和手段的選擇都為青少年、兒童的發展創造了優越的條件和更多的發展可能性。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學校教育對于個體身心發展的主導作用不是無限的,必須要以遺傳素質為基礎,以外界環境為條件。因此,我們不能夸大教育的作用,而是應該實事求是地看待學校教育在個體身心發展中的作用。
(四)個體的主觀能動性
教育和環境對個體身心發展的作用,只有通過人的實踐活動,即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才能實現。學生只有把內在的需求和外在的教育、環境的條件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實現人身心健康和全面的發展。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是個體身心發展的內在動力。只有不斷提高自我意識,不斷擴充社會經驗、增強人的主觀能動性,個體才能自覺地做出選擇,制定自己的行動目標,主動地調控、安排自己的行為,從而實現個體身心健康、和諧發展的目標。因此,教育工作者應該適時地向學生提出要求,引起學生的內在需求和動機,并鼓勵學生采取積極的行動去努力,才能有效地促進其身心的發展。[page] 三、教育對個體身心發展的作用
(一)教育促進了個體的個性化和社會化
1.個體個性化
個性化是個體獨特性的表現。作為社會生活中活生生的個體,不可能具有千篇一律的個性、人格和行為習慣。個性化反映的是在繼承前人基礎上的發展和革新,其核心就是個體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自主性、能動性、獨特性和創造性的挖掘和提升。
教育的個性化發展功能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即教育能促進人的主體意識、個體特征的發展以及人的個體價值的實現。首先,教育能夠促進個體主體意識的形成以及自我能力的增強。這是教育促進個體個性化的基礎。其次,教育能夠根據學生的不同心理發展水平和能力的不同表現促進個體差異的充分發展,發展人的獨特性。再次,教育有利于開展創造性的活動,培養個體的創造性,實現個體的價值。人越有知識、越有能力、越有道德,其個體生命價值也就越高。
2.個體社會化
社會化是個體學習社會的行為規范、內化社會的價值觀、獲得適應社會生活的知識和技能,并使這些社會性的價值成為自我的一部分的過程。社會化的過程沒有終點,它是一個連續不斷的過程,并不斷調整著個體的認知和觀念以及個體行為。社會化的內容主要包括社會的文化價值規范、社會的需求、個人作為社會成員的技能、社會角色在不同情境下的轉化,而教育是社會化的基本途徑。
教育的個體社會化的功能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教育根據社會的規范和要求促進個體思想意識的社會化;其次,教育通過引導和規范個體的行為,促進個體行為的社會化;再次,教育通過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確定自己未來的職業意向和角色,培養個體的職業角色意識。
(二)學校教育在人的身心發展中具有主導作用
學校教育對人的身心發展的影響是比較全面、系統的,良好的學校教育對個體的身心發展起著主導作用。但學校教育的主導作用也只有在一定的條件下才能實現,并不能無限地發揮作用。
首先,學校教育具有目的性。學校是專門培養人的場所。由于學校的各種教育活動都是在人為設置的環境中進行的,有意義、有計劃的活動也是教師們精心設計的,所以學校教育的目的性、意義性非常強。其次,學校教育具有專業性和系統性。學校教育不僅有專門的施教場所、專職的教育者,而且有經過精挑細選的系統的學科知識體系、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所以學校教育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同時,由于人的培養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所以學校教育具有非常強的系統性。
再次,學校教育具有基礎性。學校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教給兒童、青少年最基本的知識和技能、社會生活必備的道德規范與社會人際關系準則。從最根本的意義上來說,各級各類教育都是在教給個體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學習的基本生存、生活知識。因此,學校教育具有較強的基礎性。
最后,學校教育具有較強的選擇性。社會環境的影響是復雜多樣的,而學校教育是在有選擇的基礎上對個體施加影響的。學校教育的選擇性主要表現在:教育培養目標上的選擇性,教學內容的選擇性,教育方式、方法和手段的選擇性。從這里可以看出,學校教育不是盲目的、隨意的,教育的環境、內容和方式等各方面都是經過選擇的,因此能夠排除一些不良的影響因素,堅持進行正面教育,從而更好地促進人的身心的健康發展。[page]
四、中學生青春期的生理變化
青春期是兒童向成人的過渡階段,這一時期身體發育迅速,內臟器官顯著變化,第二性征出現,生夏能力發育成熟,產生了性朦朧意識,性心理變化明顯。青春期是人的一生中變化很大的時期,是人體性發育的關鍵時期。少年兒童進入青春期后,在神經內分泌的調節下,身體迅速生長,出現了人體生長發育自第二個突增階段(第一個突增階段在嬰兒期),隨著生殖系統的發育和第二性征的出現,男女身體形態發生了顯著的變化,最后形成了真正的兩性分。